东台 东台山上忆芳华:连城一中 110 周年校庆回忆录征文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30 16:08:56 作者:佚名 点击:96 【 字体:大 中 小 】

编者按:汶川江畔、东台山畔,音乐与青春仍在继续,在母校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东台山上忆青春》栏目面向全体师生校友,推出建校110周年“回忆”征文活动。诚邀海内外校友分享、讲述母校连城一中的故事,欢迎校友投稿!投稿邮箱:lcyz2024xq@163.com。
我是直溪村人,在连城市一中读了六年书,但我和连城市一中的其他同学不一样,连城市一中对我来说,不仅是母校,更是家。我在明池中学和县中生活过,考上大学后,寒暑假我回家,就回这两所学校合并而成的连城市一中。我是伴随着一中的发展而成长的,对一中有着很深的理解。我对一中的感情,说不清是对家乡的眷恋,还是对母校的感恩。在一中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之际,我会重温在这里生活、学习的25、26年的点滴。 我生命的声音如同滚滚的海浪,让我心潮翻腾,彻夜难眠,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如果真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我的人生路,如果没有连城市一中,如果没有老师们的关爱,我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

耻辱的校门
我的母亲李翠玉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在明池中学工作,后来也在县中学工作,人称翠玉姐,如果要叫亲戚的话,她是明池中学的创办人周养云先生的嫂子,但是他们从来没见过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通过同乡的老师介绍来到学校工作的。即便是我姑姑,我们也只去过她周武的家一次。二十年来,我在连城市一中的身份一直在变,时间段不同:1941年至1954年上半年,我以学校工人之女的身份住校;1954年下半年到1960年上半年,我是一中比较活跃的学生。 有时候我分不清一中是自己的家还是母校,自己是学校职工的子女还是学生的子女。如今在厦门,我时常碰到连城人,但几乎没人认得我。但只要我说“我是崔玉的女儿”,任何一个文革前的中学生都会立刻反应过来:“啊,你就是那个女孩!”
解放前,母亲似乎是这两所中学唯一的工人,听说她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十斤大米,战争时期,连大米都拿不到,生活艰苦自不必说。小时候,衣服脏了也没衣服换,只能躲在房间里等衣服洗干净晾干了再走。母亲对我的教导,主要就一句话:“别胡闹,不然送你回直西去。”这句话确实管用,不但让我小时候因为害怕离开母亲而努力做个好孩子,而且,虽然后来我成了一中的好学生,但还是习惯性地乖巧、努力。虽然那时我们年幼无知,难免会给老师添麻烦,但学校的师生们对我们总是很和蔼的。 母亲在这里工作,没有寒暑假,一直到1966年退休,1963年,她还被评为工会积极分子,到省城参加表彰大会。

明池学校宿舍
连城解放前,我是校工家属,也是义务帮工。那时,不管是明池中学还是县里的中学,老师和学生都要到里里外外的河里挑饮用水,这足以让我母亲疲惫不堪。当我刚长过水桶一点点的时候,母亲就让我学挑水。我开始挑四分之一桶水,还走不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挑的水量随着水桶的增多而逐渐增加,直到能挑满满两桶水。母亲心疼我,看到有学生浪费水,她就会生气,甚至会训斥他们。学生们有些怕她,但从不顶嘴。 为了填饱肚子,我小时候干过很多事情,比如给一些学生洗衣服,在农田里摘猪草卖给养猪户,在烟厂里切纸烟等等。连城解放那天,枪声很大,我在距离县政府一百米左右的一家烟厂(其实是店铺的后半部分)里切纸烟。
解放前,好像住在学校宿舍的同学全是男生,有的男生会因为我瘦小而欺负我。县中学厨房灶前一尺左右的地方有个污水池,有一次,一个调皮的男生把屁股伸进我的污水池里,把我挤到水沟里,弄得我浑身湿漉漉的,臭烘烘的。我气得哭了,他们却笑了。我拿他们没办法,但我机智敏捷,跑去找那天值班的运动员。钱老师向我告状。钱老师听了我的叙述后,立即把同学们叫来批评,甚至用尺子打了那个调皮的男生的手掌——这是当时老师教育学生的正常方式,没有家长会告状。我为自己报了仇而感到十分自豪。 尽管他在我丈夫背后瞪着我,用下楠方言骂我“死女人”,我还是懒得理他。
回想起在明池、县中生活的那段日子,我很感谢学校里的老师对我那么好,这不完全是因为县中钱老师帮我教训了那个欺负我的顽皮男孩,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我心里种下了想要读书的种子。原本,我对“读书”是没有概念的,到了上学的年龄,老师们似乎比妈妈更关心我的学业,他们常常对妈妈说:“该让孩子上学了。”妈妈回答说:“我也没办法!”后来,有的老师给我妈妈出主意:“要不趁她有空的时候,让她去一年级上课?等到你能听懂、能记住、能考试合格,再直接报名插班……”妈妈无语了。我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想都不敢想。
我就这么糊里糊涂地生活着,直到连城解放。1951年春,明池中学和县立中学合并,成立连城市第一中学,校址设在原明池中学。不久,正处于大变革中的县政府还不忘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扫盲运动。一中还在东台山脚下的谢家祠堂里设立了扫盲班,老师当然都是学校里的老师。扫盲班很快就要开课了。老师们赶紧告诉我妈,我忘了说:“读私塾,不会影响她帮你。”再加上我坚定地答应了,我会“好好学习”,我妈就答应让我报名了。
可惜,这门课只开了很短的时间,能否持续半个月还很难说。不过,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背了乘法表。更重要的是,这次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仿佛为我封闭的生活空间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并不难。我很想继续读书。还记得私塾的课本上有一篇课文,题目是《向榜样杨宝林学习》,我听后很感动,很努力地学习。大概是因为我背得流利,老师很高兴地表扬了我。我被一位老师表扬了,说我像杨宝林,是我人生的榜样。这大概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被老师表扬。这种表扬的效果,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表面上,我高兴东台,激动,还有点自豪;其实,自豪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我想读书的欲望。
因为这次“教育”,1952年春夏之交,小学生源不足,我成了水南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插班生,而这个年纪,大多数人都该是小学毕业了。复习了一周的课,期中考试就来了。而且,两校合并后的第一中学学生和工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帮工不用我了,但家务活还是要干的。1953年8月,我小学学业结束,要转入联峰小学读五年级。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沈先生主动找我谈话,建议我参加联峰小学的跳级考试,牺牲整个暑假,时间让我补上五年级的算术课,这样高中就只要读一年了。 1954年,我以全县第五名的成绩考入连城市一中,学校按考试名次分设C、D四个班,我被分在D班,光荣地担任学习委员,成为寄宿生,但仍与母亲一起生活。
可以说,我在小学的两年多时间里,都是在打工、补文化课中度过的,心思只有学习和打工,很愚笨,一点觉悟都没有,犹豫着要不要加入他们的组织,觉得自己都大人了,就说“那是小孩子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加入呢?”到了中学,虽然我没有像学长那样有机会参加土改等政治运动,但学校秉承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安排的学习内容很丰富,我自觉不自觉地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学习活动。
学校并不是天天讲道德,而是把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关爱和各项活动中,团组织成了学校教育学生的好助手。我刚上完一个学期,高中部的学长沈荣秀就来找我谈话,给我介绍了共青团,问我愿不愿意去上团课。我忘记了谈话的具体内容,只听她说:“共青团是党的得力助手。”至于共产党的好,虽然当时我还只是中学生出身,对它只有肤浅的了解,但感激之情却是真挚而强烈的,于是高兴地说:“如果能让我参加学习就太好了,我怎么会不愿意呢!”就这样,我很快就成了共青团的一员。
加入团委后,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时甚至有些鲁莽。初二的一天,半夜里我听到学校大喇叭通知住校的高中生集合前往火灾现场。我想,团员入团是对的,于是想也没想就从床上跳了起来,悄悄地跟在高中生的身后。走路对我来说没问题,用大树枝去山上灭火也没问题。这不是问题,我懂得避险。问题是火被扑灭后,整座山一片漆黑,我四处张望,不见一个人影,高中同学不知去向。我顿时心惊胆寒,担心找不到他们。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灭火太累,浑身大汗淋漓,凉风一吹,我冷得直发抖。 我一直震惊到天亮,才看到有人从山上走下来。我赶紧悄悄地跟着人群回到了学校。我后悔自己的鲁莽,再也不敢跟任何人谈论我的“勇敢”行为。
学校从来不整天讲劳动的重要性,但是学校一直有一块农田,忘了是不是叫农场了,反正从初中到高中都要经常去田里干活,这就导致了高考之后,虽然已经领了工资,但是被太阳暴晒了一周,皮肤就开始起水泡,上了大学快一个月的时候,干涸的水泡开始脱落,室友们还以为我腿上得了皮肤病。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概是学校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也没在意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是做好了拉人组山耕队的心理准备,完全没有后来千军万马的思想,也没有高考的恐惧。考上大学之后,我也表现得劳动能力挺强的,不过那是后话了。

五十年代的学校大门
1957年,我被保送进高中读书。当时,一中老校区东侧的泥墙被拆除,在原本是一片墓地的东台山上,理科楼和崭新的教室拔地而起。宽敞的操场,远远望去就是冠豸山,整个校园看上去充满了生机。一中名师众多,随着学校的发展,又来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新老师,使学校更加热闹,名气更大了。我欣喜地发现,一中的活动天地大大扩展了,总觉得自己有无穷无尽的活力。体育赛事上、文艺演出的舞台上、演讲比赛中都能见到我的身影,还常常得第一名。暑假的时候,我小有名气,更有甚者,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忘了是同学推选出来的,还是学校指派的。 事后,我记不清自己做过什么重要的事情,怎么“领导”学校学生会的工作,甚至记不清手下有哪些成员。结果,进入厦门大学后的新生入学周,我就被任命为中文系学生会副主席。后来,我又当上了系主席、校学生会副主席、秘书长。其实,初中学生会的所有重大活动,都是团委书记张祥南主导的,老师一步步教我们,甚至亲自上阵,我只是在一旁当“徒弟”。
1958年,我读高二的时候,大炼钢运动开展了,学校把我们班分成几个组,有的去钢厂,有的去地质队,我和陈子文被分配到龙岩地质队竹地组,组长是原一中高三的林星河,队里只有一个男生小郭,比我还小,还有好几个本地的工人,我每天跟着工人们上山挖沟找矿物,有一次我们找到了一些像矿物的石头,他们就把这些石头捡起来,送到寺庙去检查。一个月后,我们这些学生就被通知回学校补课,后来听说真的发现了大量锰矿,寺庙于是在前镇建起了锰矿,后来又扩建成了工业园区。我很庆幸,终于为家乡尽了一份力。
那段时间,县里给我们每人发八元生活补助,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巨款。我们都在公社食堂吃饭,每个月只需上交粮票和四元伙食费。剩下的钱我都不知道怎么花。我趁着给寺庙送矿石的机会,逛了一家书店。我看到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的巴金全集,就花三元一块钱买了下来。我兴奋不已,在回竹堤的路上迫不及待地坐下来看。看着看着,发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大群猴子在不远处,叽叽喳喳地叫着,围成一圈,我怕它们冲过来围着我,吓得我想起村民教我的方法,就捡了些干草,点燃了随身的火柴……猴子们怕火,四处逃窜。 我也趁机赶紧灭火跑掉了这本《巴金文集》不仅是我一生中买的第一本书,更是我生命中一段有趣时期的载体,我至今还保留着它。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黑发已白,我已是八十五岁的耄耋老人。虽然我的记忆力已急剧衰退,但我依然记得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学时代的老师们,无论是少有笑容的董秉建书记,还是温文儒雅、一丝不苟的林希琪老师,还是像在厨房里拉风箱一样开开心心教化学的张瑞云老师,还是声音温柔地教中国历史的罗美焕老师,还是总是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谢耀荪老师,还是和学生亲如兄弟的王老师。还有教我很多东西的林启英老师、李新昌老师,还有被学生取了外号的沈明桐老师,这些都刻在我的心里,让我无法忘记。我离开了,但他们对学生那深沉的母爱,却成了我以后当老师的警示,让我不敢懈怠。 “终身师父”,这话千真万确。
我记忆中的老师不知怎的自然形成了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几乎全部由高中老师组成,有林西琪、张瑞云、张明金、林兆荣、李八才、罗美焕等,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学校的老师威望极高,学生很敬佩他们,路上遇见他们,都会赶紧右行礼,恭敬地鞠躬行礼,从不敢无故打扰。我认识他是在县中学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时候。我到一中的时候,他家就住在学校南门外水塘边的一栋临街平房里。他妻子是广东汕头人,留学生,当时年纪太小,不敢一个人睡觉,每每出去开会、办事,都会叫我陪着。 在我上中学之前,我不叫她“师妻”,而是“师妈”。他们从不抱怨我是工人的孩子,也不怪我睡姿不好,我一翻身,差点把她踢下床,脚一重重地踩在她的胸口上。上语文课,同学们个个欣喜若狂,因为他不仅是学校里最优雅、最文雅、普通话最好的老师,而且说话总是温柔细腻,分析得深入细致,生动细致,听他讲课其实是一种艺术享受。
林昭荣老师和林希琪老师的风格截然不同,他是林芳人,长得帅气,虽然衣着不讲究,但说话风趣幽默,嗓音洪亮,更有意思的是,他在讲化学反应时,偶尔会故意插入一些连城方言,让你觉得生动贴切,却不知道如何翻译成普通话。上课连笔记都记不住,却还能笑着上课,获得不用复习就能学习的奇效。私下里,人们戏称他的教学法为“快乐教学法”,并称北师大没能请到他是一大损失。
那时的学生很淳朴,他们很敬佩这些老师,但又觉得他们的教学任务太重,从来不敢无故打扰他们。这本是好事,但也让我失去了很多了解老师内心世界的机会,更不能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我真是一个没用的学生,后悔都来不及!一中九十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看望老师,却因为林希琪老师家里的简朴而难过许久。许久,他和定居厦门的罗涛老师谈起了感情。罗老师是明池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在广西任教23年,才回到家乡,是中学里有名的作家。他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林老师的事情,我终于对这位我崇拜了几十年的老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文革前,他已是县里级别最高的中学教师,但我敬佩孔子“叙述而不创作”的原则,他不喜欢写什么“杰作”,而是在课堂上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让学生永远记住,难怪他的讲座如此受欢迎。在连城县,直到文革前,大多数房屋都没有室内“卫生间”,但卧室里都放着尿桶。尿桶里传出的小便声被监视人员怀疑是间谍向海外发送信息,让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追查到。这件事在连城文革期间成了一个大笑话,但林老师并不在意,继续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退休后,即使妻子先他而去,他依然乐观地生活,每天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转悠,还经常去儿子的印刷厂帮他审阅、修改稿件。 我说:“一中的本地老师都是勤劳寂寞的。”我一开始很震惊,觉得这句话很准确。但转念一想,觉得这只是一句谦虚的话。我也是一中的老师,不想自我吹捧。其实我应该说“一中的老师们真是甘于寂寞默默无闻、努力工作、致力于帮助学生成才的好老师!”
我记忆中的二线老师,当时并不算名师,或因工作性质,或因年纪尚小,但与学生接触较多,他们的帮助让我们受益终生,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五十年代初,学生的素质不像现在这么统一。我刚上小学时,班里有个已婚的中年妇女,两个月后就不见了。还有个女同学,丈夫把她锁在家里,不让她学习,还把课本撕了。幸好她有个倔强的老师,叫沈明同。沈老师个子矮小瘦弱,皮肤黝黑,上课时总是心情不好,是个顽皮的孩子,总是往右前方走来走去。人们背地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老邵”。其实他是个倔强的人,对人对事都很认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为了不让这个女同学掉队,他带着我这个学习委员去她家探望了好几次。我看到她丈夫对老师很冷淡,态度也不好,心里很生气。沈老师也不在意,一直找他谈话,终于让他同意让我同学读完初中。我同学毕业后在邮电局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还在享受幸福的晚年。她常说:“没有沈老师,她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董秉建老师是学校的党支部书记,他总是严肃认真,很少有学生敢跟他开玩笑。他从不教训我,但总是关心我。我上初二的时候,妈妈看到很多和我同龄的女孩子都结婚了,就频繁地约我去相亲,这让我很烦恼,因为我本来就很想读书。后来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大学助教,我很想摆脱干扰,而且他文笔很好,还表示支持我继续读书,于是就开始和他通信。当他跟我讲起他的历史问题时,我当时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些“历史问题”的严重性,很天真,以为坦白了就万事大吉了,还去见了她妈妈。董书记不知怎么知道的,跟我严肃地谈了一次,劝我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虽然我至今还不明白他这句话的分量,但那种如虎添翼的感觉折磨着我。我不知道董书记有没有来看过这位助教,只知道他没多久就突然回国了,毫无热情地约我去看午间电影,看完电影还约我“散步”,就是为了对我说“你还年轻,前途无量,以后就不要再联系了”。从此以后,他真的像消失在了太空中,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老校区
还记得刚进高中不久,学校党支部就号召大家积极向党提意见,说只要意见是“实事求是”的,就是对党有帮助的。“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让我们这些中学生的思想从来没有这么严肃过。虽然我们很朴实积极,很想多提一些建议,但一想到实事求是,就觉得实在没什么可建议的,只能实事求是地说几句物价上涨得太快了。
十年文革期间,确实有这样一种风气,如果你不大力揭露别人,就不算是“革命者”,这让每一个中国人的经历都成为对人性的大考验。当时,我只是一个实习助教,不可能成为“革命对象”。但这种“实事求是”却成为我坚守初心和本真的底线。虽然我从一名党内积极分子变成了一名落后分子和“保守派”,心情极度低落,但幸好我有这条实事求是的底线。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我多么想成为一名“革命者”,我都不会凭空捏造故事来欺骗别人。
每个高中生都会有选择专业的难题。高三备考时,我本来想学地质学,因为对朱地矿产勘探员的生活很感兴趣。但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李新昌却对我说:不管做什么,都要扬长避短,你最大的长处就是写作。 如果您没有说太多话,我不知道我是如何接受的,这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不是一个可惜吗?当时,它不仅提供了财务补贴,而且还提供了45公斤的食物优惠券,但我想起了李·辛昌(Li Xinchang)的选择,这是我第一次在运动领域的良好距离,这是我的良好距离。 如果我加入学校的成绩东台,这不是浪费我的努力,我的专业是语言和文献,如果我加入学校团队,我应该做一些事情。在学习中文多年之后,我不会加入学校的田径运动,这使我的专业没有取得任何出色的成绩,这使老师的期望很高,但是当我想到我的身体状况时,我很高兴我想起了老师李的建议。

老派大门
我还记得,当我上小学和中学时,老师们似乎并不关心他们日复一日地为我们努力的职业头衔。上海语言是我们的班级老师和俄罗斯老师,他说:“他可以作为您的兄弟,并保留他的诺言。” 。 不要过多地关注您的测试分数,但是您是否累积了“耐力”。尽管这是一个严格的老师,但我的成绩无法获得80分。
老师仍然是一名老师,他从高中毕业后感到压力,他回到了朗伊(Longyan)(现在是Xinluo地区),但他仍然与我们联系,并参加了我们的班级,我们都应该在墨水绘画中脱颖而出。在他的心中,他总是在他的心中,在我们有时打招呼,他会打个招呼,这让我感到很尴尬。我的能力。 结果,退休后的几年后,我是一名副教授,从退休教授协会获得了“教授资格证书”。
在个性方面,我仍然是一个敢于思考和行动的人,但我总是害怕学生称我为“导师”。
关于作者:
杨康芬(Yang Congfeng)于1939年8月出生,Xiamen大学的退休副教授,中国共产党成员,前中国部门的前副秘书在1954年至1960年间在Liancheng 1号中学学习。
“中国小说的摘要(现代部分)”卷1和2,600,000个单词(与Guo Qizong和Jiangxi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
“中国小说的摘要(当代部分)”卷1和2,950,000个单词(与Guo Qizong,Jiangxi Baihuazhou文学和艺术出版社合作出版)
“中国解放区文献的历史” 611,000个单词(主编Xu Huaizhong写了大约151,000个单词的报道,由海峡文学和艺术出版社出版)
“扬扬和铁人灵魂的大火 - 诗敏的关键传记” 250,000个单词(由中国文学与艺术界出版社第一作者出版)
“五颜六色的光谱生活 - 黄本利的传记” 279,000个单词(第一作者,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一百个简洁的中国研究” 250,000个单词(主编Shi Wenying是副主编,还写了一些文章,由Xiamen University Press出版)

Lianbei分支的大门
结尾
猜你喜欢
建湖 建湖公交司机暖心助老获赠锦旗,81岁伤残军人夫妇出行难题得解决
90
江苏省如东、阜宁、睢宁三县2035国土空间规划获批,擘画苏北县域发展新蓝图
85
射阳 射阳县统筹流域共治与区域自治 构筑安全屏障谱写生态新曲
113
射阳 射阳经济开发区与港区精准施策稳增长 培育服务业新业态谋发展
145
滨海 滨海新区召开二季度重点工作部署会议 严钢强调确保打赢翻身仗勇夺半年红
73
滨海 滨海新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聚焦跨境租赁创新 助力东疆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产业发展
150
江苏盐城十大必玩景点推荐:中华麋鹿园等生态旅游胜地等你来打卡
贺轩分享4.17-4.18全国最新工程招聘合集大全及西南工程联盟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
建湖 建湖公交司机暖心助老获赠锦旗,81岁伤残军人夫妇出行难题得解决
2025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科创中心推介会成功举办 共绘长三角科创合作新蓝图
江苏盐城构建三大政府性产业母基金体系 以耐心资本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亭湖区2025年教师招聘资格复审通知:时间地点及材料要求
江苏省如东、阜宁、睢宁三县2035国土空间规划获批,擘画苏北县域发展新蓝图
江苏2025年招聘公告汇总:开放大学、苏州工学院、科技大学等多岗位招聘
射阳 射阳县统筹流域共治与区域自治 构筑安全屏障谱写生态新曲
江西省网约车驾驶员资格审查平台上线,南宁市8家网约车平台签署自律公约
江苏盐城十大必玩景点推荐:中华麋鹿园等生态旅游胜地等你来打卡
贺轩分享4.17-4.18全国最新工程招聘合集大全及西南工程联盟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
建湖 建湖公交司机暖心助老获赠锦旗,81岁伤残军人夫妇出行难题得解决
2025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科创中心推介会成功举办 共绘长三角科创合作新蓝图
江苏盐城构建三大政府性产业母基金体系 以耐心资本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亭湖区2025年教师招聘资格复审通知:时间地点及材料要求
江苏省如东、阜宁、睢宁三县2035国土空间规划获批,擘画苏北县域发展新蓝图
江苏2025年招聘公告汇总:开放大学、苏州工学院、科技大学等多岗位招聘
射阳 射阳县统筹流域共治与区域自治 构筑安全屏障谱写生态新曲
江西省网约车驾驶员资格审查平台上线,南宁市8家网约车平台签署自律公约
江苏盐城十大必玩景点推荐:中华麋鹿园等生态旅游胜地等你来打卡

贺轩分享4.17-4.18全国最新工程招聘合集大全及西南工程联盟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

建湖 建湖公交司机暖心助老获赠锦旗,81岁伤残军人夫妇出行难题得解决

2025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科创中心推介会成功举办 共绘长三角科创合作新蓝图

江苏盐城构建三大政府性产业母基金体系 以耐心资本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亭湖区2025年教师招聘资格复审通知:时间地点及材料要求

江苏省如东、阜宁、睢宁三县2035国土空间规划获批,擘画苏北县域发展新蓝图

江苏2025年招聘公告汇总:开放大学、苏州工学院、科技大学等多岗位招聘

射阳 射阳县统筹流域共治与区域自治 构筑安全屏障谱写生态新曲

江西省网约车驾驶员资格审查平台上线,南宁市8家网约车平台签署自律公约

